最初,他主要負責人才培訓工作,每年組織近兩千人次參加培訓,培訓行業涵蓋了工業、農業、服務業、建筑業等多個領域的上百個工種,培訓內容包括職稱計算機培訓、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等。因為當時培訓師資少,他還兼任過計算機培訓老師,他說正好發揮了專業特長。可以說,從參加工作的那一刻起,他就與“人才”兩字緊緊聯系在了一起。
從2010年開始,他的工作轉向了人才引進。在此之前,云和縣的人才引進工作剛起步。2010年,市縣統一布署,開始有組織有規模地赴外開展人才引進,組團引才活動轟轟烈烈地開展了起來。華斌作為人才引進的“前線工作者”,積極組織參與每一次人才引進活動。每年通過組團引才活動引進的緊缺人才和高層次人才也不斷增加,成效顯著。9年來,組織用人單位赴北京、西安、武漢、成都等十多個人才聚集地開展了近百場引才活動,引進各類緊缺人才420余名,可以說引才足跡遍布大江南北。

雖然人才引進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,引才過程并非一帆風順。這當中,出現過曲折,碰到過問題。比如說,在招聘活動現場,人家首先聽介紹是浙江的,他們眼前一亮,但談到云和,眼里的亮光就暗了下去。即使這樣他和同事沒有在困難面前退縮,而是找思路想辦法,不斷出實招,破解引才難題。
開辟“網絡引才”。由于云和縣地域條件和經濟環境限制,有些專業、崗位報名的人特別少甚至沒有人報名。于是,華斌思考是不是可以另辟蹊徑,通過網絡面向全國公開引進人才。通過嘗試,竟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。2014年,嘗試網絡引才的第一年,竟一口氣引進了6位碩士,占了當年全縣碩士引進人數的一半以上。接下來的幾年,他們把網絡引才方式規范化、常規化,而這也成為了云和縣人才引進的主要方式之一。
采用“引才大使”。現場引才需要較強說服力,要拉近與人才的距離。華斌和其同事想出了“引才大使”這一高招,來為引才開路,即由已經引進的人才擔任“引才大使”,讓引進人才現身說法,為云和的引才和服務做宣傳,收到了不錯的效果,一推出就成功引進了兩名高級人才。

引進人才固然重要,留住人才更是根本。為高層次人才服務,是他近幾年的主要工作之一。鑒于云和縣是浙江省的“加快發展縣”,為讓各類人才安心留在云和,他更多地扮演起了一個“保姆”、一個“朋友”的角色。引進人才對云和不熟悉,他帶人才們去了解;辦事情找不到部門,他為他們指引聯系;生活中有困難,他想辦法幫他們解決,等等。正因為如此,他跟很多引進的人才建立了深厚的友誼。更甚至,他還當起了“月老”,為引進人才“牽線搭橋”等,讓他們最終能夠安家落戶,穩定下來。
華斌說:“從事人才工作十多年,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累并快樂著。人才工作任務艱巨,有時甚至吃力不討好,但是,我一直牢記著要為云和引進人才、留住人才這一出發點,人才工作給我的那份使命感和成就感,讓我樂在其中。也許,這就是人才服務工作的魅力所在!”
近幾年,華斌所屬處的人才服務工作不斷得到局里、縣里的肯定,他本人也因為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現,獲得了2013年至2016年連續四年的縣級優秀公務員嘉獎;同時在2016年記三等功一次;同年獲“麗水市優秀人才服務專員”稱號;2019年被評為麗水市“最美人才服務專員”。

人才服務專員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好人才,由人才政策業務重點部門工作人員組建的人才服務隊伍,負責為高層次人才提供政策咨詢、接待洽談、代辦各項審批手續等服務。目前,我市有30個人才政策業務重點部門的40余名人才服務專員,為高層次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“直通車”服務。